公司主营:无锡40cr钢管,无锡40cr无缝管,江苏40cr钢管,GB5310钢管,5310无缝管
联系我们 Contact
无锡市苏桥特种钢管有限公司
电 话:0510-85362028
传 真:0510-85360795
邮 箱:13921511156@163.com
销售经理:13921511156
联 系 人:王经理 桑经理 豆经理
地 址: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你的位置:首页 > > 新闻资讯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第一个五年即将结束,成绩如何?

作者:无锡江天 来源: 日期:2019/12/31 8:52:51
    据无锡40cr钢管检测员指出,根据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三地在交通、生态、产业三大重点领域先行启动,率先突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几大先行领域中,产业转移升级和协同发展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支撑,也是新时代京津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京津冀三地间产业定位与产业分工日益明晰,地区之间产业融合水平逐步提高。多位受访人士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当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2+4+N”的产业合作格局正在加速建立。

    通州与雄安:“一核两翼”开始落地

    据无锡40cr钢管检测员表示,根据规划,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协同领域,将打造“2+4+N”的产业合作格局。具体来看,就是两个集中承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张承生态功能区;“N”即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和专业化产业合作平台。

    2019年,“2+4+N”的多个关键节点,开始陆续落地,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1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机关驻地迁址公告》,东迁北京城市副中心。随着北京市四套班子陆续东迁通州,城市副中心开始加速发挥其北京非首都功能“市域内”集中承载地功能。

    据无锡40cr钢管检测员指出,根据今年12月,首批33家科技创新企业集中入驻北京城市副中心,并在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安家落户。另外,定位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城市副中心三大功能节点之一,运河商务区企业入驻速度也开始加速。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核两翼”的另一侧,北京非首都功能“市域外”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也在2019年编制完成了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的控制性规划、启动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白洋淀生态治理及保护规划,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8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雄安新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据介绍,共有20余家央企、40余家金融机构、100余家知名企业落户新区。9月,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用,其临空经济区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将构建以航空服务为基础,以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高端临空产业集聚为目标,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临空经济区。

    据无锡40cr钢管检测员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四个片区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片区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其中北京方面9.97平方公里,作为全国唯一跨省建设的自贸片区,其未来的协同发展模式值得关注。

    “2019年,三地都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首都经济研究所教授张贵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与此同时,北京针对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机构和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的疏解仍在继续。

    天津方面,服务业快速提升,货币金融服务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水上运输业等行业集聚程度较高。

    其中,作为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之一的天津滨海新区,重点打造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北方航空物流基地、南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和未来科技城“五大载体平台”。

    据无锡40cr钢管检测员表示,以滨海新区下属的天津港保税区为例,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保税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签约项目数超过380个,协议投资额累计超过1200亿元,搭建了天津航空物流区、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空港保险产业园、天津滨海新区临空产业区等一批优质载体平台。在航空、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都形成了京津冀地区相关产业的重要配套环节。

    现在与未来:市场主导如何实现?

    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仍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任务。未来,北京还将继续探索减量刚性约束下高质量发展。完善增减挂钩倒逼机制,充分调动各区推动减量发展的积极性。 据无锡40cr钢管检测员表示,不过,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的五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薄文广看来,三地的协同发展的开始阶段,需要依靠政府引导,但想要产业转移可持续,一定需要依靠市场主导。目前来看,两地还缺乏一些“硬条件”。

    而对于如何做到“市场主导”,张贵祥认为,政府对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区域的选择,是出于空间合理布局的考量而进行的。能否让市场主体自愿选择这些集中承载地,还是要看当地能否形成有利于产业集聚的环境,在政策、成本、效益上,形成对企业多方面的吸引力。

    赵弘认为,未来的产业协调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革创新,完善跨区域的税收机制。在产业发展当中,解决影响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弥补公共服务短板,建设相关的软环境。